下列變化中,不屬于化學變化的是
A . 水結成冰 B . 食物腐爛 C . 煅燒石灰石 D . 鐵生銹
給試管里的物質加熱時,切勿讓試管底部接觸燈芯,這是因為 ( )
A . 將使酒精燃燒不完全
B . 易使酒精燈熄滅
C . 燈芯溫度低,易使已受熱后的試管受熱不均勻而破裂
D . 燈芯溫度高 , 易使試管底部熔化
科學的假設與猜想是科學探究的先導和價值所在。在下列假設(猜想)引導的探究肯定沒有意義的是( ?。?
A . 探究鐵生銹是否與氧氣有關
B . 探究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可能有一氧化碳生成
C . 探究鹽酸中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粒子是 H +
D . 探究滴加了酚酞試液的中和反應后的無色溶液中可能含有氫氧化鈉
生產和生活中能量可以相互轉化,下列過程中的各種能量不是通過化學變化而來的是( ?。?
A .氫能源汽車行駛 B .天然氣灶具做飯
C .太陽能熱水器燒水 D .火力發電廠供電
下列描述中,前者是化學性質,后者是該項性質表現出來的化學變化的是( ?。?
A . 酒精易揮發,滴一滴酒精在手心中感到涼意
B . 汽油能燃燒,人靠近汽車能聞到一股刺激性氣味
C . 鐵的熔點高達 1535 ℃,熔化的鐵極易在空氣中變成黑色的物質
D . 蠟燭有可燃性,點燃蠟燭產生黃色火焰,生成了氣體
下列問題的研究中,未利用對比實驗思想方法的是( ?。?
A. MnO 2 的催化作用
B . 分子的不斷運動
C . 探究燃燒的條件
D . 水的組成
某同學在用托盤天平稱量食鹽時,錯誤地將食鹽放在右盤,砝碼放在左盤,稱得食鹽的質量為 15.4g ( 1g 以下用游碼),如果其他操作正確,那么食鹽的實際質量應為( ?。?
A . 14.6g B . 15.4g C . 15.6g D . 16.4g
分析以下實驗數據或實驗擦作,你認為正確的是( )
A . 用托盤天平稱得氯化鈉的質量為
B . 沒有說明用量時,用試管取用液體藥品的體積一般為
C . 用膠頭滴管取液后,要平放或倒置,以防液體流出
D . 蒸發皿和燒杯都可以作為液體反應或給液體加熱的容器,直接在酒精燈上加熱
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,研究化學的方法很多,如比較法、歸納法、類比法、控制變量法。下列案例與研究方法不相符的是( )
A . 根據物質的元素組成,將純凈物分為單質和化合物,屬于分類法
B . 根據鹽酸、硫酸等物質的化學性質,歸納出酸的通性,屬于歸納法
C . 根據金屬鐵能與稀鹽酸反應,推測金屬銅也能與稀鹽酸反應,屬于類比法
D . 分別向盛有 和
的水中加入
硝酸鉀,探究溫度對物質溶解速度的影響,屬于控制變量法
關于水和雙氧水的說法不正確的是( ?。?
A .構成 : 都是由分子構成,且都含有氫分子
B .性質 : 常溫下均為液體,且都能通過化學變化得到氧氣
C .用途 : 水可用作溶劑,雙氧水可用作消毒
D .轉化 : 在化學反應中雙氧水可以轉化為水
對探究活動各個環節進行認真的反思,是提高我們的探究能力和促進不斷進步的重要保證。下列有關實驗后反思的說法正確的是 ( ?)
A . 只要有結論就不需要思考猜想與結論是否一致
B . 需反思探究方法是否科學、有效
C . 不需要反思實驗過程是否安全、環保
D . 不需要反思探究程序是否合理、簡捷
實驗儀器是進行化學實驗的重要工具,不同的實驗儀器有不同的功能。下列實驗項目所選擇的儀器錯誤的是 ( ?)
A . 盛放固體藥品﹣細口瓶
B .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﹣膠頭滴管
C . 盛較多量液體加熱﹣燒杯
D . 盛少量試劑反應﹣試管
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。小明在實驗室里發現一瓶白色固體,他認為 “ 可能是食鹽 ” 。對于可能是食鹽,下列他的做法正確的是 ( ?)
A . 嘗一嘗,如果有咸味就是食鹽
B . 用手指捻一捻是否有顆粒感
C . 觀察瓶子標簽或者詢問老師此物質是什么
D . 實驗室藥品都是有害的,不能碰
下列有關物質變化或性質的描述正確的是( )
A . 酒精揮發一化學變化 B . 汽油易燃燒一化學性質
C . 鐵片生銹一物理性質 D . 冰雪能融化一物理變化
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
A . 點燃酒精燈 B .
驗證
集滿
C . 檢查裝置氣密性 D .
滴加液體
下列有關蠟燭及其燃燒的敘述不正確的是( )
A . 蠟燭燃燒時有黑煙生成,說明蠟燭中含有碳元素
B . 在蠟燭火焰上方罩內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,發現石灰水變渾濁
C . 蠟燭剛熄滅時產生的白煙能被點燃,說明其具有可燃性
D . 拿住火柴梗一端迅速平放入蠟燭火焰,約 1s后取出,處于內焰的部分最先炭化
下列現象屬于化學變化的是( )
A .瓷碗破碎
B .洗凈的鐵鍋出現銹跡
C .潮濕的衣服經太陽曬,變干了
D .夏天從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著一層水霧
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:
A .煤氣燃燒 B .菜刀生銹 C 牛奶變質 C .瓷碗破碎
下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( )
① 如果沒有說明藥品用量 , 則固體蓋滿試管底部即可 , 液體取 1~2?mL
② 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 , 沒有量筒時可用膠頭滴管代替
③ 打開試劑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 , 右手心向著瓶簽拿藥瓶倒液體試劑
④ 滴管吸滿藥液后 , 管口端要靠在試管壁上 , 使液體沿管壁流下
⑤ 觀察量筒里液體的體積 , 應把量筒舉起 , 讓視線與量筒的液面相平 , 再讀出數值
⑥ 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橡膠頭在上 , 不要平放或倒置 , 防止試液倒流 , 腐蝕膠頭
A . ①②③④⑤ B . ③⑤⑥ C . ②③⑥ D . 只有 ①⑥
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現象,沒有發生化學變化的是 ( ???)
A . 食物腐敗 B . 綠色植物光合作用 C . 礦石粉碎 D . 銨態氮肥與熟石灰混合施用
下列生產生活中發生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( )
A . 石油分餾 B .
C . 濕衣服晾干 D .
淀粉轉化成葡萄糖
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
A . 鐵杵磨針 B . 膽礬研碎 C . 死灰復燃 D . 木已成舟
在 “ 做實驗 ” 中 “ 學化學 ” 是化學學習的主要方法,下列做法你認為正確的是( ????)
A . 為了防止液體灑落,滴加液體時滴管應伸入到試管中部
B . 為了能看清楚標簽,傾倒液體時,標簽不能向著手心
C . 為了獲得感性認識,可以觸摸藥品或品嘗藥品的味道
D . 為了安全,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,試管口不能朝著有人的方向
下列屬于物理變化的是( ?。?
A . 食物腐敗 B . 火藥爆炸 C . 汽油揮發 D . 濕法煉銅
根據物質的性質來區分下列實驗中的物質,其中的兩種方案均正確的是 ( )
選項 | A | B | C | D |
實驗要求 | 區分氧氣和二氧化碳 | 區分白糖和食鹽 | 區分白醋和白酒 | 區分鐵和銅 |
第一方案 | 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 | 觀察顏色 | 聞氣味 | 觀察顏色 |
第二方案 | 觀察顏色 | 品嘗味道 | 溶于水 | 用磁鐵吸引 |
A . A B . B C . C D . D
實驗室中下列藥品不能運用物理性質區別的是 ( )
A . 高錳酸鉀晶體和氯酸鉀晶體 B . 酒精和白醋
C . 鐵絲和銅絲 D . 蔗糖和食鹽
試用材料的變化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,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過化學變化制取的是
A . 石器 B . 陶器 C . 銅器 D . 鐵器
下列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( ??)
A . 水沸騰 B . 汽油揮發 C . 動物的呼吸 D . 西瓜榨成汁
下列有關物質的用途,既利用物質的物理性質,又利用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( ?????)
A .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. 乙醇用作汽車燃料
C . 用酒精降溫 D . 二氧化碳用于滅火
鑒別下列各組物質的方法不正確的是
選項 | 鑒別的物質 | 鑒別的方法 |
A | 蒸餾水和自來水 | 觀察是否澄清透明 |
B | 水和過氧化氫溶液 | 加二氧化錳,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 |
C | 蔗糖和碳酸氫銨 | 聞氣味,根據氣味進行判斷 |
D | 二氧化碳和氧氣 | 伸入燃著的木條,觀察木條燃燒情況 |
A . A B . B C . C D . D
空氣與人體呼出的氣體相比較,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( )
①氧氣的含量:空氣>呼出的氣體
②二氧化碳的含量:空氣<呼出的氣體
③水蒸氣的含量:空氣>呼出的氣體
A . ①② B . ①②③ C . ②③ D . ①③
膽礬是一種藍色晶體,易溶于水,其水溶液呈藍色。膽礬受熱時易分解成為白色的無水硫酸銅粉末,在工業上精煉銅、鍍銅等都要用膽礬。上述對膽礬的描述中,沒有涉及的是 ( ?????)
A . 物理性質 B . 化學性質 C . 用途 D . 制法
自然界的下列過程或現象中,伴隨著化學變化的是 ( )
A . 樂聲悠揚 B . 斗轉星移
C . 地下石油的形成 D . 天上云雨的轉換
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( )
A . 天然氣燃燒 B . 汽油揮發 C . 瓷碗破碎 D . 雪糕熔化
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實質是( ?。?
A . 物質的形態發生了變化
B . 發光、發熱
C . 原物質生成了其他的物質
D . 逸出氣體或析出沉淀物
下列是麗麗同學課題筆記中的記錄,其中正確的是 ( )
A . 石蠟受熱熔化屬于化學變化 B . 木炭燃燒屬于物理變化
C . 水銀的熔點低屬于物理性質 D . 金剛石的硬度大屬于化學性質
下列能量的轉化中 , 不屬于物理變化的是
A .太陽能熱水器提供熱水 B .水力發電
C .燃燒天然氣做飯 D .電取暖器取暖
下列屬于物理性質的描述的是
A . 鎂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
B . 氫氧化鈉是白色固體
C . 銅綠加熱能生成三種物質
D . 木材具有可燃性
把一根燃著的木條,分別伸入裝有呼出的氣體和普通空氣的集氣瓶內,觀察到木條在空氣瓶內繼續燃燒,而在呼出的氣體瓶內熄滅。由此說明 ( ?????)
A . 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 B . 呼出氣體中氧氣的含量比空氣中的小
C . 呼吸過程中消耗了空氣 D . 呼出的氣體是二氧化碳
常溫常壓下,下列物質不適宜用物理性質區分的是 ( )
A . 汞 ( 俗稱水銀 ) 和鐵 B . 氧氣和二氧化碳
C . 白酒和白醋 D . 鋁和銅
下列敘述中,前者屬于物質發生的化學變化,后者屬于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( ?)
A .鐵絲在氧氣中燃燒;銅在潮濕的空氣中生成銅綠
B .鎂在空氣中燃燒;食物在夏天易變質
C .氫氧化銅受熱易分解;汽油燃燒
D .石灰石可以與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;蠟燭能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
小玉在探究蠟燭燃燒過程中,發現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,你認為她的以下做法中 不合適 的是( )
A . 反復實驗,查找原因 B . 查閱相關資料 C . 置之不理 D . 請教老師
把一根燃著的木條,分別伸入裝有呼出的氣體和普通空氣的集氣瓶內,觀察到木條在空氣瓶內比在呼出氣體內燃燒更旺,由此說明( )
A . 呼出的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氣中的多
B . 呼出的氣體中氧氣含量比空氣中的少
C . 呼吸過程中產生了氧氣
D . 呼出的氣體一定是二氧化碳
下列實驗操作或做法 不正確 的是 ( )
A . 將用剩的藥品放回指定容器中 B . 點燃可燃性氣體前,要檢驗氣體的純度
C . 實驗結束后,用嘴吹滅酒精燈 D . 使用膠頭滴管時應懸空垂直在容器上方
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( )
A . 點燃蠟燭時,火焰分三層,焰心最亮
B . 家用鋁鍋是黑色的
C . 蠟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
D . 蠟燭燃燒生成的氣體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
基本操作不正確的是( )
A . 用藥匙取用固體藥品
B . 用酒精燈的外焰部分給物質加熱
C . 使用天平時,用手直接拿砝碼
D . 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,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 1/3
下列變化,一定是化學變化的是
A . 滴水成冰 B . 瓷器破碎 C . 鐵鍋生銹 D . 積雪融化
下列變化過程中,一定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
A . 用氫氧化鈉干燥氣體 B . 食物腐爛
C . 用活性炭凈水器凈水 D . 用汽油清洗油污
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( )
A . 過濾 B .
傾倒液體
C . 點燃酒精燈 D .
移走蒸發皿
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。其中利用其化學性質的是
A .氯氣作消毒劑 B .稀有氣體作電光源
C .金剛石作裝飾品 D .活性炭作吸附劑
我們每天生活在不斷變化的物質世界里,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( ?。?
A . 河水結冰 B . 葡萄釀酒 C . 汽油揮發 D . 干冰升華
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( ?。?
A .冰雪融化 B .紙張燃燒
C .活性炭吸附冰箱內異味 D .濕衣服晾干
小明同學在化學課上提出 “ 可用燃著的小木條鑒別氧氣和二氧化碳 ” ,就這一環節而言,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
A .提出猜想 B .設計實驗
C .得出結論 D .收集證據
“ 飛天壯歌 — 一 -— 中國首次太空漫步航天展 ” 于 5 月 24 日在南京展區圓滿結束。航天所用燃料之一為液氫,下列說法中屬于 H 2 的化學性質的是( )
A .液氫燃燒 B .氫氣是最輕的氣體
C .氫氣具有可燃性 D .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
下列實驗操作中, “ 先 ” 與 “ 后 ” 的順序不正確的是
A .制備氣體時,先裝藥品,后檢查裝置的氣密性
B .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氣,先把導管移離水面,后停止加熱
C .用量筒量取 10mL 液體時,先倒入接近 10mL 的液體,后用膠頭滴管補至刻度線
D .用托盤天平稱量物質時,先加質量大的砝碼,再加質量小的砝碼,最后移動游碼
山茶油是一種綠色保健食品,其主要成分是檸檬醛?,F從山茶油中提取 7.6 g 檸檬醛,使其在氧氣中完全燃燒,生成 22 g 二氧化碳和 7.2 g 水,則檸檬醛中
A .只含有碳、氫元素 B .一定含有碳、氫、氧元素
C .含有的元素無法確定 D .一定含有碳、氫元素,可能含有氧元素
根據你的生活經驗和所學的化學知識判斷,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
A .海水曬鹽 B .酒精揮發 C .打磨玉器 D .大米霉變
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
A .潮濕的衣服經太陽曬干了 B .銅在潮濕的空氣中有綠色物質生成
C .花生米霉變了 D .銀白色的鎂條在空氣中慢慢失去光澤
試管在化學實驗中常與其他儀器和藥品同時使用(圖中其他儀器和藥品略去).如圖試管的朝向與實驗項目相對應且正確的是( )
A . 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B .
向試管中加入粉末狀藥品的初始階段
C . 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D .
給液體加熱
物質的性質決定其保存方法。固體氫氧化鈉具有以下性質: ① 白色固體; ② 有腐蝕性; ③ 易吸收水分; ④ 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。由此可知,氫氧化鈉固體必須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()
A . ①② ???B . ②③ ???C . ①③ ???D . ③④
關于空氣與呼吸排出的氣體的敘述正確的是 ( )
A .空氣與呼出的氣體都是無色的氣體,其成分完全相同
B .減少吸入空氣中的氧氣使轉化為呼出的氣體
C .呼出的氣體與空氣相比,氧氣有明顯的減少,二氧化碳和水蒸氣則有明顯的增加
D .吸入的空氣中只有氧氣,呼出的氣體中只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氣
在互聯網上用百度搜索 “ 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 ” 時,可搜索到下列被曝光的事件中,一定涉及到化學變化的是 ( )
A .用毛發水、醬色、水、鹽等兌制成 “ 假醬油 ”
B .用工業石蠟等涂抹在瓜子表面給瓜子 “ 美容 ”
C .用硫黃燃燒法熏蒸粉絲
D .用淀粉、蔗糖、奶香精等摻和成 “ 假奶粉 ”
下列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( ?。?
A .黑火藥爆炸 B .食物腐敗 C .靜電除塵紙除塵 D .天然氣燃燒
世界網紅李子柒勤勞聰慧,擁躉無數。其下列行為中與鐵生銹可以歸為一類的是
A . 釀酒造醋
B . 制作桌椅
C . 雕刻花板
D . 刺繡制衣
下列驗證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中,僅與它的物理性質有關的是
A. B .
C . D .
天文學家在研究星系運動方式時發現,人們所觀察到的星系其內部的引力僅占 “ 物質 ” 引力總量的 1%~l0% ,其他是大量的非星系內部引力.這一現象表明,有些 “ 物質 ” 是不可見的,原因是它們不發光也不反射光,因此科學家稱這些可能存在的物質為 “ 暗物質 ” .然而,直到現在人類仍沒有探索到 “ 暗物質 ” 存在的任何證據,對此,你認為下列觀點不可取的是( ??)
A . “ 暗物質 ” 是人類虛構出來的,事實上,宇宙中根本就不存在
B . “ 暗物質 ” 可能存在,人類應不斷地進行探索,一旦發現它存在的證據,將為人類重新認識宇宙開辟一個全新的視角
C . “ 暗物質 ” 可能存在距地球十分遙遠的地方,科學家可能通過探索 “ 暗物質 ” 產生的粒子的存在而間接證明 “ 暗物質 ” 的存在
D . 人類探索至今,仍未發現 “ 暗物質 ” ,說明 “ 暗物質 ” 是不存在的
為驗證某無色氣體是二氧化碳,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并記錄了如下活動,但由于時間緊張,記錄順序出現混亂,現編號如下:
( 1 )需解決的內容:該無色氣體是二氧化碳嗎?
( 2 )將燃燒的木條插入該瓶氣體中,觀察到木條熄滅。
( 3 )該氣體是二氧化碳。
( 4 )將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蕩,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。
( 5 )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的氣體不是只有二氧化碳,所以用燃著的木條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。你認為以上探究活動環節中,屬于提出問題的是 ______ (填序號,下同);屬于收集證據的是 ______ ;屬于獲得結論的是 ______ ;屬于反思評價的是 ______ 。
某學生用托盤天平稱量 7.6g 藥品,若稱量時指針偏左,則該同學應該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_ ;另外一位同學在實驗室里稱取一定質量的食鹽,調節好天平后,即開始稱量,在左盤中加 9.5g 砝碼,又將游碼移到 1.1g 處,則該同學稱取食鹽的質量為 _______________ ;某同學用量筒量取液體,量筒放平穩,且面對刻度線,初次俯視讀數為 19mL ,倒出部分液體后,仰視液面讀數為 11mL ,則該同學倒出液體的實際體積是 __________ (填 “ 大于 ” 、 “ 小于 ” 或 “ 等于 ” ) 8mL .
初中化學常用儀器
( 1 )可以直接加熱的儀器是--試管、蒸發皿、燃燒匙
只能間接加熱的儀器是--燒杯、燒瓶、錐形瓶(墊石棉網 _____ )
可用于固體加熱的儀器是--試管、蒸發皿
可用于液體加熱的儀器是--試管、燒杯、蒸發皿、燒瓶、錐形瓶
不可加熱的儀器--量筒、漏斗、集氣瓶
( 2 )測容器--量筒
量取液體體積時,量筒必須放平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的最低點 _____ 。
量筒不能用來加熱,不能用作反應容器。量程為 10 毫升的量筒,一般只能精確到 _____ 毫升。
( 3 )稱量器--托盤天平(用于粗略的稱量,一般能精確到 _____ 克。)
(溫馨提示) ①先調整零點②稱量物和砝碼的位置為“左物右碼”。③稱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。一般藥品稱量時,在兩邊托盤中各放一張大小、質量相同的紙,在紙上稱量。潮濕的或具有腐蝕性的藥品(如氫氧化鈉),放在加蓋的玻璃器皿(如小燒杯、表面皿)中稱量。④砝碼用鑷子夾取。添加砝碼時,先加質量大的砝碼,后加質量小的砝碼(先大后?。莘Q量結束后,應使游碼歸零。砝碼放回砝碼盒。
( 4 )加熱器皿--酒精燈
酒精燈的使用要領:點前檢查芯酒精,點燃禁止燈點燈,熄滅不可用嘴吹,保存燈帽蓋好燈
(溫馨提示) ①酒精燈的使用要注意“三不”:不可向燃著的酒精燈內添加酒精;用火柴點燃酒精燈,不可用燃著的酒精燈直接點燃另一盞酒精燈;熄滅酒精燈用燈帽蓋熄,不可吹熄。
②酒精燈內的酒精量不可超過酒精燈容積的 2/3 也不應少于 1/4 。
③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層,外焰、內焰、焰心。用酒精燈的外焰加熱給物體加熱。
④如果酒精燈在燃燒時不慎翻倒,酒精在實驗臺上燃燒時,應及時用沙子蓋滅或用濕抹布撲滅火焰,不能用水沖。
( 5 )夾持器--鐵夾、試管夾
試管夾夾持試管時,應將試管夾從試管底部往上套,夾在 _____ 位置;手持試管夾的 _____ 柄,不要把拇指按在 _____ 柄上。鐵夾夾持試管的位置應在距試管口約 _____ 處;
( 6 )分離物質及加液的儀器--漏斗、長頸漏斗
過濾時,應使漏斗下端管口與承接燒杯內壁緊靠,以免 _____ 。長頸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,防止生成的氣體從長頸漏斗口逸出。
現有下列儀器,請你根據所學知識填空:
( 1 )用于少量試劑相互反應所需的容器是 ________ ;
( 2 )加熱少量水需要用 ________ ;
( 3 )量取 8.5ml 稀鹽酸用 ________ ;
( 4 )不能加熱,不能作反應容器的是 ________ .
液體藥品通常盛在 _____ 。取用時,瓶蓋應 ______ 放在實驗臺上,若實驗沒有說明用量,應取 _____ mL 液體;取用塊狀固體或密度較大金屬顆粒時,用鑷子將塊狀固體藥品放入試管口,然后慢慢的將試管豎立起來的原因是 _____ 。
實驗室取用藥品時,如沒有說明用量應取最少量,液體取 ______ ,固體只需要 _________ 。取用塊狀固體藥品常用的儀器是 _________ 、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的儀器是 ______________
( 1 )取用藥品,若沒有說明用量,本著節約的原則,應該取 _______________ ,液體取 _______________ ,固體 _______________ 。
( 2 )現有如下儀器:
選擇需用到的儀器的 名稱 填在下列空格中(每次只使用一種必須儀器)
① 取用粉末狀固體常用 _________② 量取 10mL 液體藥品用 ___________
③ 稱量 18.8g 的食鹽用 _________④ 給固體藥品加熱用 ______________
⑤ 制作過濾器用到的是 ___________⑥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體時用 _______
掌握常用儀器的特征和用途,有利于開展化學學習和研究。觀察以下實驗儀器,然后完成各題:
( 1 )把下列實驗所用的儀器的名稱填在橫線上 ②_____⑤____⑥______
( 2 )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體需要用 ______________ (填名稱)。
( 3 )少量溶液相互反應時,需要用 ______________ (填名稱)。
( 4 )用于溶解一定量食鹽的是 ______ (填名稱)。
( 5 )量取 8 毫升的水,需要用 ______ (填名稱),規格是 __________ (填 10mL 或 50mL 或 100mL )。量液時,量筒必須 _____ 在桌面上,視線要與 ________ 。
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某物質,將砝碼放在左盤,被測物質放在右盤,該同學稱得物質的質量為 克,則該物質的實際質量是 ________ 克.
實驗室中有下列實驗用品 :① 酒精燈、 ② 試管夾、 ③10 mL 量筒、 ④100 mL 量筒、 ⑤ 燒杯、 ⑥ 石棉網、 ⑦ 藥匙、 ⑧ 玻璃棒、 ⑨ 鐵架臺 ( 帶鐵圈 ) 、 ⑩ 膠頭滴管 , 請按要求選擇相應實驗用品 ( 填序號 ) 。
(1) 加熱試管里的藥品應使用 ___________ 。
(2) 量取 5 mL 液體應使用 ___________ 。
(3) 加熱 25 mL 水應使用 ___________ 。
(4) 取用少量粉末狀藥品應使用 ___________ 。
如下圖所示,蠟燭在燃燒時物質發生了如下變化,根據圖中情景判斷物質變化情況。 ( 填 “ 物理變化 ” 或 “ 化學變化 ”)
(1) 蠟燭受熱由固態變成液態的變化屬于 __________________ 。
(2) 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變化屬于 __________________ 。
(3) 蠟燭中的棉線燃燒后變成黑色物質的變化屬于 __________________ 。
從下列概念中選擇正確的序號填入括號中
A 物理變化 B 化學變化 C 物理性質 D 化學性質
(1)0℃ 時水結成冰 ___
(2) 汽油可以燃燒 ___
(3) 塊狀膽礬變成粉末狀膽礬 ___
(4) 酒精易揮發 ___
(5) 煤氣燃燒 ___
(6) 雞蛋發臭 ___
(7) 鎂條能在空氣中燃燒 ___
(8) 鐵的密度是 7.86g?cm ﹣ 3 ___ 。
從下列概念中選擇正確的序號填入括號中
A .物理變化 B .化學變化 C .物理性質 D .化學性質
(1)0℃ 時水結成冰 _____
(2) 汽油可以燃燒 _____
(3) 塊狀膽礬變成粉末狀膽礬 _____
(4) 酒精易揮發 _____
(5) 煤氣燃燒 _____
(6) 雞蛋發臭 _____
將下列序號填在合適的地方 : ①蠟燭融化,②水是無色液體,③鐵鑄成鐵鍋,④稀有氣體具有穩定性,⑤汽油揮發,⑥食鹽溶解,⑦鐵生銹,請根據以上敘述回答下列問題,將標號填寫在空白處:
(1) 屬于物理性質的是 __________ ,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_________ ;
(2) 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___________ ,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___________ ;
二氧化碳是我們熟悉的氣體之一,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,小明同學查閱到的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的資料如下:
① 二氧化碳是一種沒有顏色、沒有氣味的氣體,密度比空氣大; ②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; ③ 點燃鎂條,鎂條在二氧化碳中燃燒, ④ 冒黑煙、發光、生成白色固體, ⑤ 生成了氧化鎂和碳; ⑥ 二氧化碳可用于滅火、作制冷劑等.
以上敘述中: _____ 是物理性質; _____ 是化學性質; _____ 是化學變化; _____ 是現象; _____ 是用途。
物質的變化與物質的性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我們要理解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。請仔細思考,完成下面的題目。
( 1 )現有: ① 濕衣服晾干、 ② 鐵鍋生銹、 ③ 輪胎爆炸、 ④ 鎂條燃燒、 ⑤ 衣櫥中的樟腦丸逐漸變小、 ⑥ 食物變質、 ⑦ 電燈發光、 ⑧ 冬瓜腐爛八種變化,請你判斷其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_________ (填序號,下同),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_________ 。請你說明判斷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依據: _________ 。
( 2 )選擇序號填空:
A .物理變化 B .化學變化 C .物理性質 D .化學性質
① 以糧食為原料能釀酒 ____ (填字母,下同); ② 酒精易揮發 ____ ; ③ 汽油燃燒 ____ ; ④ 瀝青凝固 ____ 。
指出下列操作導致的后果。
( 1 )把塊狀固體藥品直接丟入試管底部,后果是 ____________ 。
( 2 )傾倒液體時,標簽沒對著手心,后果是 ____________ 。
( 3 )量取液體時,視線沒有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,后果是 ___________ 。
( 4 )使用膠頭滴管后,未經清洗就吸取別的試劑,后果是 ______________ 。
( 5 )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另一只酒精燈,后果是 _____________ 。
( 6 )加熱液體時,試管口朝著有人的方向,后果是 ________________ 。
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(描述現象時不可出現產物名稱)
( 1 )火焰: _____ 、 _____ 、 _____ (溫度最高)
( 2 )比較各火焰層溫度: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?,F象:兩端先碳化;結論:外焰溫度最高
( 3 )檢驗產物 H 2 O :用干冷燒杯罩火焰上方,燒杯內有水霧 < 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 _____ ,其中含有 _____ 元素;石灰水變渾濁,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 _____ ,說明蠟燭中含有 _____ 元素 >CO 2 :取下燒杯,倒入澄清石灰水,振蕩,變渾濁 < 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 _____ ,說明蠟燭中含有 _____ 元素 >
( 4 )熄滅后:有白煙(為石蠟蒸氣遇冷形成的石蠟固體小顆粒),點燃白煙,蠟燭復燃 < 說明蠟燭燃燒是蠟燭氣化后的石蠟蒸氣燃燒 >
下列是化學實驗室中常見的基本操作。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:
( 1 )如圖 A 所示 , 手握細口瓶傾倒液體時 , 細口瓶貼標簽的一面要 ______, 細口瓶的塞子要 _____ 在桌面上。
( 2 )如圖 B 所示 , 用完酒精燈后 , 必須用燈帽蓋滅 , 蓋滅后輕提一下燈帽 , 再重新蓋好。對其原因的敘述 , 不正確 的一項是 ______( 填序號 ) 。
A 平衡氣壓 , 方便取下燈帽 B 揮發水分 , 利于點燃酒精燈 C 減少揮發 , 利于節約酒精
( 3 )如圖 C 所示 , 用酒精燈加熱試管里的液體時 :
① 試管里的液體不應超過試管容積的 ______ 。
② 先對試管進行 ______, 然后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所在部位加熱。
某同學對蠟燭(主要成分是石蠟)及其燃燒進行如下探究,請你填寫下列空格。
( 1 )取一支蠟燭,用小刀切下一小塊,把它入水中,蠟燭浮在水面。
結論:石蠟的密度比水 ______________ 。
( 2 )點燃蠟燭,觀察到蠟燭的火焰分為外焰、內焰和焰心三層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蠟燭的火焰中(如圖)約 1s 后取出,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____________ 處最先碳化。(變黑)。
結論:蠟燭火焰的 ___________ 層溫度最高。
( 3 )再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蠟燭火焰上方,燒杯內壁出現水霧。取下燒杯,迅速向燒杯內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,振蕩。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。
結論:石蠟燒燃后的生成物有 ________ 和 ________ 。
充有的蒸汽的高壓鈉燈發出的黃光射程遠,透霧能力強,常用于道路和廣場的照明.鈉的化學性質活潑,常溫下可以與氧氣、水反應,在實驗室里,金屬鈉保存在煤油中,用鑷子從煤油中取出金屬鈉,放在濾紙上,用小刀切下一小塊,投入盛有水(滴有酚酞溶液)的燒杯中,發現鈉塊浮在水面上,很快熔化成銀白色小球,四處游動,發出嘶嘶的響聲,偶有火星出現,溶液變成紅色.依據提供的信息,回答下列問題.
( 1 ) “ 鈉保存在煤油中 ” 說明鈉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_______________ .
( 2 ) “ 鈉塊浮在水面上 ” 說明鈉具有的物理性質是 _______________ .
( 3 ) “ 溶液變成紅色 ” 說明鈉與水反應的生成物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 性的物質.
( 4 )根據所學知識解釋鈉 “ 熔化成銀白色小球 ” 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.
某實驗小組同學對人體吸入空氣和呼出氣體中氧氣、二氧化碳有什么不同進行研究 .
【 查閱資料 】 二氧化碳的性質: ① 能溶于水, ②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,③ 不支持燃燒
【 收集氣體 】 收集吸入和呼出氣體
【 設計方案 】 用大小相同的兩個塑料瓶收集氣體
方法 1: 排水收集法先將軟塑料瓶裝滿水,將塑料管小心插入里面 , 緩緩吹氣 ;
方案 2: 用塑料瓶收集先將軟塑料瓶壓扁,然后緩緩向里面吹氣;
【 提出問題 】 結合查閱資料 , 你認為 _____ (填 “ 方案 1” 或 “ 方案 2" )較好,理由是 _____ 。
【 繼續思考 】 若活動小組要檢測蔬菜大棚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,請你設計一種收集大棚氣體樣品的方法 :_____ 。
【 探究環節 1 】 比較兩種氣體中氧氣的含量
【 實驗過程 】 將粗細相同的 _____ 細木條同時伸入分別盛有空氣和呼出氣體的塑料瓶中 , 觀察火焰大小和燃燒時間長短。
【 實驗現象 】 呼出氣體中的木條燃燒火焰小,燃燒時間短。
【 實驗結論 】 _____ 。
【 探究環節 2 】 比較兩種氣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
【 實驗過程 】 : 向一瓶空氣樣品和一瓶呼出氣體的樣品中各滴入相同的滴數的 _____ 振蕩 , 觀察是否有渾濁現象出現。
【 觀察現象 】 呼出的氣體樣品中石灰水變渾濁,空氣樣品中石灰水無渾濁現象出現。
【 實驗結論 】 _____ 中二氧化碳含量多。
酒精燈是實驗室中常用加熱儀器,某興趣小組同學對酒精燈進行如下探究。
( Ⅰ)定性研究甲同學取一根火柴梗,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燈火焰中,1~2s后取出,觀察到位于焰心的部分沒有明顯變化,說明焰心溫度最低。
( 1)寫出碳完全燃燒的文字表達式(或符號表達式) __________ 。
( Ⅱ)定量研究
乙同學用注射器抽取燈芯和焰心交界處氣體,利用氧氣傳感器測量氧氣的體積分數(見下表),丙同學利用高溫傳感器測定酒精燈燈芯和焰心交界處溫度(見下表)。
測量次數 | 第一次 | 第二次 | 第三次 |
燈芯和焰心交界處 氧氣體積分數 | 5.93% | 5.29% | 6.53% |
燈芯和焰心交界處溫度/℃ | 236 | 243 | 240 |
( 2)乙、丙同學多次進行測量的目的是 _____ 。
( 3)火柴梗燃燒需要氧氣的最低含量是14.0%,著火點是270℃,結合上表談談你對“火柴梗在焰心處沒有明顯變化”的認識 _____ 。
( 4)如果考慮抽氣時空氣的影響,則乙同學測出的氧氣濃度比焰心的實際氧氣濃度 _____ 。(填 “高”或“低”):另外乙同學所測氧氣的體積分數差異的原因可能是① _____ ; ② _____ 。
某??茖W興趣小組在研究 “ 帶火星木條復燃與氧氣體積分數的關系 ” 的課題中,采取了以下實驗步驟:
① 取 只
集氣瓶,向
只集氣瓶中分別裝入
、
、
、
、
的水,并用毛玻璃片蓋住,依次編號為
、
、
、
、
;
② 用分解過氧化氫 的方法制取氧氣,用制取的氧氣通過排水法將上述
號瓶中的水排去; ③ 將帶火星的木條依次插入
號瓶中,把觀察到現象和計算數據,填入下表.
集氣瓶標號 | | | | | |
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| | | | | |
帶火星木條的狀況 | 微亮 | 亮 | 很亮 | 復燃 | 復燃 |
試回答下列問題:
集氣瓶
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________ .(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以
計)
根據以上實驗事實,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________ (填寫相應的字母).
.只有在純氧中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
.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
時,帶火星的木條就能復燃
.只要有氧氣存在就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.
上述實驗表明:物質燃燒的程度與氧氣的濃度有關,氧氣濃度越大,燃燒越劇烈.請你再舉一例,將實驗內容和實驗現象填寫在下表中:
實驗內容 | 實驗現象 | 實驗結論 |
_________ | _________ | 氧氣濃度越大,燃燒越劇烈 |
某同學在實驗室中進行了下列實驗:
①取少量的膽礬放在研缽內,用杵把膽礬研碎;
②將少量塊狀膽礬和研碎的膽礬分別加入兩支試管中,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使其全部溶解;③再向上述兩支試管中分別滴加氫氧化鈉溶液.
回答下列問題.
步驟 ①中,膽礬發生的是 ________ 變化.步驟 ②中,兩支試管中的溶液均呈 ________ 色.步驟 ③中看到的現象是 ________ ,該過程發生的是 ________ 變化.
上述實驗中,哪些事實可以說明塊狀的膽礬和研碎的膽礬是同一物質 ___________ ?
點燃一支蠟燭,把冷碟子放在蠟燭火焰的上方,如圖,過一會,你將在冷碟底部收集到親手制得的什么物質?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?(答出兩點)
掌握儀器的使用方法并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進行實驗,才能保障實驗的成功和安全。根據所學化學知識,回答下列問題 :
(1) 固體藥品通常保存在 _______ 里 ( 填儀器名稱 ) 。
(2) 取液后的滴管,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 ________ ( 答一點即可 ) 。
(3) 過濾液體時,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 。
(4) 用托盤天平稱量 12.6g 氯化鈉時,向左盤中加入氯化鈉后,發現指針向右偏轉 , 應進行的操作是 ____ 。
我國晉代煉丹家、醫學家葛洪所著《抱樸子》一書中記載有 “ 丹砂燒之成水銀,積變又成丹砂 ” 。這句話所指的是: ① 紅色的硫化汞在空氣中灼燒有汞生成; ② 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硫化汞; ③ 黑色硫化汞隔絕空氣加熱變成紅色硫化汞晶體。
(1) 這句話所發生化學反應的兩個文字表達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;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。
(2)③ 中發生的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?為什么?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。
〖科普閱讀理解〗
閱讀下面科普短文。
新鮮的水果人人愛,但關于水果保鮮有很多傳聞,現從科學角度對傳聞進行解讀。
傳聞 1 :給橙子打蠟
霉菌是橙子最大的威脅,往橙子上噴液態石蠟是對付霉菌的有效方法,雖然用在食品工業方面比較奇怪,但是對橙子非常適合。橙子外皮一般不作食用,石蠟又是一種比較穩定的物質,不大量攝入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。
傳聞 2 :給荔枝泡藥水
荔枝素有 “ 一日色變、二日香變、三日味變 ” 的說法,是保質期較短的季節性水果。目前最常用的荔枝保鮮劑是檸檬酸和冰鹽水,前者能夠減少荔枝外殼表面的真菌,并讓果皮處于微酸環境中,延緩其變色;后者是用低溫抑制荔枝的呼吸強度,起到保鮮、延長貯藏時間的作用。這樣浸泡過的荔枝保質期可延長至 7 ~ 15 天。
傳聞 3 :香蕉是催熟的
乙烯( C 2 H 4 )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之一 , 很少的乙烯就能讓香蕉迅速成熟,而成熟中的香蕉又會不斷地產生乙烯,因此熟香蕉的貯藏期很短,在遠距離的運輸過程中容易腐爛。為延長香蕉的保存時間,控制乙烯的濃度,國際通行做法如下圖所示。
按照我國《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( GB2763-2014 )》,合理使用乙烯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。有些人認為乙烯是一種激素,吃了用它催熟的香蕉會導致兒童性早熟。其實,植物生長調節劑又稱為 “ 植物外源激素 ” ,只對植物起作用,它和動物激素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,作用機理也不同,對人體并不會起作用。
《標準》中部分水果的乙烯最大殘留量
食品 | 蘋果 | 香蕉 | 獼猴桃 | 哈密瓜 | 葡萄 | 藍莓 |
最大殘留量 (mg/kg) | 5 | 2 | 2 | 1 | 1 | 20 |
看完上面關于傳聞的解讀,相信你對如何健康食用水果已有心得。
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。
( 1 )水果變色腐爛發生了 ______ 變化(填 “ 物理 ” 或 “ 化學 ” )。
( 2 )荔枝保鮮劑中檸檬酸的作用是 _______ 。
( 3 )按照國家標準,獼猴桃中乙烯的最大殘留量為 ______ mg/kg 。
( 4 )香蕉采摘后,維持低溫、充入 CO 2 和使用高錳酸鉀,會使乙烯的濃度 _______ (填 “ 提高 ” 或 “ 降低 ” )。
( 5 )下列有關水果保鮮及食用的說法正確的是 _______ (填字母序號)。
A .石蠟能延長橙子的保質期
B .溫度不會影響植物的呼吸作用強度
C .兒童性早熟跟食用催熟香蕉等水果有關
D .合規使用化學方法水果保鮮不會對人造成危害
閱讀下列科普短文。
二氧化氯( ClO 2 )是一種環保型殺菌消毒劑。在生活中主要用于飲用水的消毒和食品保鮮。用二氧化氯消毒后的水可以直接飲用。
通常狀況下,二氧化氯是一種黃綠色、有刺激性氣味的有毒氣體,密度比空氣大,其熔點為 -59℃ ,沸點為 11.0℃ ,易溶于水,且與水反應得到酸性溶液。該氣體具有強烈的腐蝕性,吸入一定濃度的二氧化氯氣體會引起咳嗽和呼吸道粘膜的損傷。
二氧化氯極其不穩定,受熱或見光易發生爆炸性分解,直接造成氯氣泄漏而污染環境,所以只有依靠現場制備,工業上用潮濕的氯酸鉀( KClO 3 )和草酸( H 2 C 2 O 4 )在 60℃ 時反應制得。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鉀是易爆危險品,制備和運輸成本很高,因此我國目前還未廣泛用其消毒自來水。
請依據文章回答下列問題:
( 1 )本文介紹了二氧化氯的性質、制法和 __________ 等方面內容。
( 2 )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質有 ① __________ ; ② __________ 。(寫兩條即可)
化學性質有 ① __________ ; ② __________ 。
( 3 )發生二氧化氯泄漏時,緊急處理方法是 __________ 。
閱讀下面科普短文。
取一塊金屬鈉,用小刀切下一小塊。觀察到切面呈銀白色,切面很快變暗,這是由于鈉極易跟空 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鈉( Na 2 O )。把一小塊金屬鈉投入盛有水的燒杯中,鈉浮在水面上,鈉與水迅 速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和氫氣,放出的熱使鈉迅速熔成小球,小球在水面上四處游動,發出 “ 咝咝 ” 的 聲響,小球越來越小,最后完全消失。
根據上述信息,請回答:
( 1 )金屬鈉的物理性質有 ____________ (答出一點即可)。
( 2 )金屬鈉的化學性質有: ①____________ ; ②____________ 。
( 3 )寫出一個金屬鈉發生反應的符號表達式 ____________ 。